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是1995年12月由省原“三委”联合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2006年10月,学院将重点实验室设为处级建制。2015年9月,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估,被评定为良好等次。
重点实验室下设“设备中心”、“渭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测绘与地理信息研究室”、“城市与区域灾害研究室”、“灾害评估研究室”、“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研究室”等6个机构。
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用房4000余m2,资产总值2000余万元,大型仪器40余台件,包括3D扫描仪、流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激光粒度仪、ICP-MS等大型仪器设备,以及树轮密度分析、环境磁学分析、植物生长模拟监测、大气雾霾监测等科研实验系统。
重点实验室针对陕西省省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发且灾情重的特点和减灾的迫切性,结合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减灾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研究,进而开展了区域减灾能力测评体系研究;陕西省及宝鸡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绘制了主要自然灾害的风险区划图;针对城市灾害风险愈发凸现的趋势,开展了城市灾害研究,研究了城市灾害的时空格局并提出了对策;开展了秦岭植物地理研究,总结出了秦岭濒危植物的空间格局,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在人地互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人类对环境变化响应机制的微观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响应模型。目前,重点实验室凝聚了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污染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已经成为以区域研究为重点、以灾害形成机理与灾害评估研究为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平台,成为陕西省灾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近年,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7项,省科技厅项目7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其他省厅级项目3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期刊210余篇,SCI收录及中文权威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一区4篇,SCI二区论文8篇,EI检索论文5篇。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