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进行到底
李建平
2018年04月13日07: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展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以下新特点。
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发生新变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表述,沿用了30多年,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个新表述表明,随着人民需要层次不断拓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重点、途径、机制等将发生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
新时代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解决突出问题、应对重大挑战。例如,改革进入深水区,既要大力破除妨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各种桎梏,又要下大力气补齐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短板。再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出现了诸如移动平台、数字平台等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对改革提出新要求。又如,改革的国际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有可能不期而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改革提供强大理论武器。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变化,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改革虽然“雄关漫道真如铁”,但幸运的是,从它“迈步从头越”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指导,为将改革进行到底提供了理论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然伴随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或长或短的若干时段上,虽然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改革任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应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在不同时段的新任务。
明确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这个长过程的改革任务作出明确部署: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就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要“往哪儿去”,从而满怀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论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强调:“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完成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今后几年,改革任务之重大、之迫切可想而知,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改革任务信息可以用深、细、实三个字概括:所谓深,就是深化,要攻难关、啃“硬骨头”;所谓细,就是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而是把改革任务细化、具体化;所谓实,就是实在、务实,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有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在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中体现深、细、实的特点,不打折扣地将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不忘初心,一以贯之。习近平同志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做到一以贯之,一要树立历史的观点。把新时代改革进行到底,需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责任。二要增强大局观念。只有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才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三要不忘初心。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我们要牢记初心,以革命精神推进改革,让国家更加富强、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将新时代改革进行到底,就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尽锐出战,就要真刀真枪推进改革,狠抓工作落实;就要守土有责、主动出击甚至贴身紧逼,使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充分发动群众为改革献计献策,形成改革合力。改革要达到预期目标,精准施策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改革施策的精准性,强调改革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而要做到精准施策,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横亘在前进路上的,是一座又一座高山、一条又一条大河。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推进改革的征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要把准方向、敢于担当。要有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对认准的事一抓到底,有责任不推脱,有风险勇承担。二要奋发进取、埋头苦干。不仅要当好改革促进派,还要当好改革实干家。三要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可滴水穿石,夺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3日 07 版)